中塘镇张港子村港乾里小区是全镇第一个楼房化小区。近期,该村以志愿服务为前提,以楼群为阵地,由党员、村民代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16位楼长和64位楼门长承担起了小区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组织员和劝导员的职责,成为村委会与村民间沟通的“桥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张港子村港乾里小区目前住户880户,要管理好这么大的小区,不仅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发挥志愿者的力量,推行楼长制正是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借助“志愿楼长制”,张港子村港乾里小区以改善家门口环境为切入口,开展社区精细化管理。该村定期组织志愿者及党员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把志愿服务做到群众身边,为提升乡容乡貌做出榜样。
了解到,“楼长制”的推行,将原来单纯的村社干部管理转变为“村社干部+楼道长”模式,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乡村社区管理,增强了广大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小区内乱扔乱放、乱停车、违章搭建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和村民文明素养正不断提升。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建设小区楼长队伍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激活小区治理“神经末梢”,是实行楼长制的意义所在。
为扎实开展好楼长志愿者工作,持续激发楼长的服务热情,成立之初,张港子村就组织开展了楼长制动员大会,制定了相关激励制度。楼长和楼门长自发地开展工作,每周检查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安全情况;依托联户连心制度,经常性地上门走访,宣传解释公共政策,了解村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困难户的诉求并向村委会反馈;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清理楼道内的垃圾、小广告、消防通道等,劝导村民不要在楼道内堆放杂物,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在户外指定位置;谁家有矛盾纠纷,楼长便敲门入户,把问题解决在“客厅里”。只要村民有需要,小区楼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村委会负责人带领楼长和楼门长对各栋口秩序、卫生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评选出2名优秀楼长和6名优秀楼门长,组织楼门长到做得好的栋口进行参观,增强楼门长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党员楼长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与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要求相适应,使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社区管理水平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后,张港子村将不断优化楼长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争取把楼长队伍打造成一个充满家庭式温暖的团队。(来源: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