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直沽,座落着一所曾远近驰名的百年老校——中街小学。其前身,乃是创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民立第六小学。
此校的创办人,为大直沽出身书香门第的李氏兄弟。长兄李耀曾,字稚香,清末举人;二弟李学曾,字子和,清末秀才。兄弟俩虽为旧文人,却思想开明,在庚子后天津废庙兴校热潮中,共同,成为天津最早一批私立新式学堂涌现的历史创造者。
李氏兄弟创办的这所小学,是合并了四个私塾,由一庙宇改造而成,初仅一四合院,六间教室。入民国后又扩充了一院落,增添了一些宿舍,以方便远道的学生就读。因此,民立第六小学当时不仅招收大直沽、大王庄、唐家口等周边的孩子,而且还收有海下十八村的子弟,被远近人们亲切地褒称为“大学堂”。一个小学被人们称为“大学堂”,这在整个天津也为仅见,说明了当时它的受欢迎程度。
民六小学选聘老师极严,授课讲究方法,内容注重实用全面,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这所学校在历次教学评比中常名列前茅,声名闻于全县(当时天津为天津县),县督学邓庆澜便曾这样慨叹:“民立第六小学比县立小学办得还好,是县小们的耻辱!”这所小学育出的知名人士,有寿丰面粉公司经理,后任天津工商联副主委的孙冰如,有中国银行总稽核李香荪,还有留法医学博士孙壁如等。
创办人之一的李学曾,还是当时天津声名远播的书法家,一册名为《天津地理买卖杂学》的韵文小册子曾这样写过:“华士奎、李学曾天津写家说得清。”可知李学曾的书名其实已与华士奎相提并论了。
李学曾书法初学王羲之,对颜、柳、苏、黄亦曾精心研摹,后专攻赵孟頫,而参以己意,因而人有“化赵为李”之评。其书学主张,碑帖并重而更注重帖,他曾评论说“近世伊汀洲、康南海辈,以为帖经翻刻,多失庐山真面,遂以碑学饷士子,初不过以碑补贴之不逮耳,非谓舍钟正之法,而乞灵于断碑残碣也。”说明他在书学上是有着自己清醒的见解的。
李精于大字,小楷功力尤深,为惠及后学,他曾写过不少小楷范字,石印出版,在民立第六小学旁设“袭古堂”发售,每出一版,远近争购,这对天津尤其是大直沽一带书风的兴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市名书家宁书伦,即其弟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