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近日,中宣部确定了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名单,作为我市唯一入选此名单的好少年代表,由天津市文明办、河西区文明办推荐的“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河西区“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11月8日,是全球第一支全部由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听障儿童组成的合唱团,至今,已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2个、银奖3个。近十年来,在河西区文旅局、河西区文化馆的支持下,众多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先后有60余位听障儿童在“小海豚”中,重获自信,拾得健康快乐的生命时光。
“耳蜗宝宝”重获新“声”
犹如化茧成蝶,“破茧”的过程是痛苦的。对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来说,能够倾听到世界纷繁美妙的声音并不容易,让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感知到世界多彩的韵律,并用自己的声音传唱出来,这对“小海豚”的小团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小海豚”成立初期,志愿者老师没有教材,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出示范和参考。没有先例就开创先例,没有教材就摸索方法。小海豚从零起步,小团员们也显示出同龄孩子身上没有的坚强和韧劲,在同龄孩子玩耍的时间,同样应该依偎在父母身旁的他们,却显示出对声音的渴望。
合唱要求的是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以及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这便需要“耳蜗宝宝”们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小海豚”的小团员们刻苦训练,不论严寒酷暑,他们始终风雨同行。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过,对“耳蜗宝宝”们来说,心中燃起的那团充满希望的小火苗不会轻易因为一个个小困难而熄灭。发音不准确、学习进度慢、理解不统一……学习中的一个个小问题接踵而来,小团员们不放弃、不气馁,他们在专属听障儿童的合唱教学方法指导下,在志愿者老师耐心帮助下,一点一点克服身体残疾的障碍,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合练,他们慢慢地感受到绚丽多彩的旋律,终于发出了来自他们的美妙和声。
爱心传递一起大声合唱
讲台上,“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的小团员、12岁的小学生王秋晴进行着生动的演讲,她正在缓缓讲述自己和小团员们,如何学习合唱,如何努力传递最标准的歌声。

“为了能够和普通小朋友一起进入普校学习和正常沟通,我们在听说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从音准到节奏,从单音到和声,从吐字到归音……我还记得老师发声时把我的手放在她的喉咙上,感受声音的位置气流和震动,用手势动作,全感官让我们感受声音,从一个音到一字一句,百遍千遍地反复练习。老师的嗓子哑了,我中途在椅子上睡着了,妈妈也是疲惫不堪,我也闹过哭过,但是我们从没有一次说放弃。醒了,再来!那不计其数的登台演出是我们拼搏努力的成果……”
正如王秋晴同学所说的那样,从最初音符、节奏不准,到通过老师的手势高低变化,感受节拍强弱……就这样,孩子们开始慢慢张口唱出第一个音符、第一段旋律、第一句歌词、第一首歌。
10岁的岳子峤同样是“小海豚”的一名小团员,他自小喜欢唱歌,加入“小海豚”4年来,从最初的不能分辨高低音、唱歌跑调,到如今,他已经能够唱出很多完整的歌曲,且歌声音调十分标准。
在岳子峤只有8个月龄的时候,他的父母偶然听到来自“小海豚”的合唱,就被他们的歌声所吸引,更为之震撼。从那时起,岳子峤的父母就下定决心,一定也要让岳子峤在合适的年龄加入“小海豚”中。
6岁的时候,他如愿加入“小海豚”,因为先天身体原因,一般小朋友能够很快学习掌握的知识,他需要付出2至3倍的努力去刻苦训练,即使训练过程痛苦、枯燥、艰难,幼小的岳子峤也从来没有哭过,更没有说过一句放弃的话语。他还时常带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努力成长,在“小海豚”的队伍中,他积极、热情、友善、坚毅的品格也深深感染着其他同龄小朋友。

岳屾是岳子峤的爸爸,孩子显而易见的成长变化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他记得“小海豚”参加2023年“鹏城杯·中国(深圳)少年儿童合唱节”的现场,与其他参赛队伍相比,“小海豚”成员少,但他们却赢得现场最热烈的掌声,岳屾置身其中,不禁热泪盈眶,这传递出全社会对“小海豚”的关爱、接纳和支持。
“小海豚”的声音正在世界流动
2016年7月8日,“小海豚”合唱团成立满20个月。这一天,全世界首批听障儿童组成的合唱团站在了有着合唱界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合唱比赛”的赛场上,与健听儿童同台竞唱,“小海豚”一举获得“情景民谣组”的银奖,这堪称听障界的奇迹,“小海豚”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同时,组委会还向“小海豚”颁发了“和平友谊奖”,以此鼓励他们通过合唱走出阴霾的励志之举。
自此以后,“小海豚”获奖无数,2017年,在德国荣获第十届约翰·勃拉姆斯国际合唱比赛暨音乐节“民谣组”公开赛银奖,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在合唱领域获奖的唯一团体;2018年,又在香港荣获“一带一路世界合唱节”的民谣歌舞表演合唱组别金奖第一名,这些比赛的优异成绩全部是“小海豚”的小团员们和健听儿童同台竞唱后取得的。

接下来的几代“小海豚”的小团员进步更快,2023年,“小海豚”参加“鹏城杯·中国(深圳)少年儿童合唱节”的比赛历程堪称神奇。他们从排练准备到登台比赛仅仅用了9天,累计排练时长约23个小时,一举获得两个大奖。
通过努力,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越来越稳健,越来越自信。2024年7月初,“小海豚”出发前往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此次“小海豚”共派出15位小团员,其中最小的刚过5岁。最终,“小海豚”在高手林立的“民谣组”,一举获得银奖。
作为一张特殊的“中国文化名片”唱响世界,“小海豚”的小团员用歌声向全世界传递听障儿童的合唱之美,希望将这份独属于听障儿童音乐康复的“天津经验”,普惠给全世界更多的听障儿童,让他们也能从合唱中感受快乐、“唱”享幸福,迎接更加平等的未来。(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