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清区开启了视察天津的第一站,指导改革发展,留下坚实足迹。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天津,提出了“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天津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部署要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新栏目“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高质量发展看武清”,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高品质生活创造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全面展现在党的领导下武清区的发展新成绩、新面貌、新进步,提振士气聚合力,乘势而上谋新篇。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五篇。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民为核心。

近年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武清区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专项实施方案,锚定“幸福武清”评价体系标准,推动全区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落细落实,多项考核指标位列全市前列,走出了一条独具武清特色的党建引领高品质生活创造的武清之路。
提升党建引领高品质生活效能
武清区围绕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将党建深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高品质生活模式,为高品质生活创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今年4月初开始运行的杨村站北路驿站是全区首个标准化、全功能的社区就业驿站,也是城区首个15分钟就业便民服务圈。驿站借助数字平台精准匹配就业供需,依靠服务专员“铁脚板”提供面对面贴心服务,将就业服务嵌入社区服务大场景。
这只是武清区依托智慧武清平台,通过打造就业驿站、医疗诊疗体系、智慧养老平台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的一个缩影。此外,武清区还建立起党员带头的区、镇、村级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及时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需求和“向群众汇报”。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武清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教育水平。

全区各级医院引进先进CT医疗设备,为辖区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形成数字医疗全覆盖,年受益万余人次。积极推进“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标准村卫生室建设的同时,筹建各镇街医院“远程门诊室”,实现全区诊疗资源共享和优化。
新建录播教室、改造智慧黑板、提升无线网络……武清积极完成区域内小学硬件设施改造,打造“智慧校园”,让高品质生活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在教育软件提升上武清也不断发力,宽领域、深层次、高质量推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激发高品质生活创造强劲动能
武清不断拓展服务群众平台,嵌入综合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工作站等党群点位,着力实现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以前打零工东奔西跑的,自从有了零工市场,找工作就方便多了!”日前,在全市第一家规范化零工市场——振华桥零工市场的招聘会上,前来找工作的小张高兴地说。

振华桥零工“小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又搭建了找“活”平台,为零工提供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先后有10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为农民工实现增收总计3500余万元。
在乡村振兴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
在收入和消费上,改造提升了集贸市场,打造了村镇级夜市;
在教育和医疗上,完成镇域内中小学校门窗、燃气管道等升级改造,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
在就业和保障上,抓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服务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
在交通和出行上,完成大面积乡村公路大修任务,增设校车上车点位;
……

此外,武清锚定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一餐热饭”需求,因地制宜探索以幸福院为依托的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路径,用“小餐桌”的安心饭、实惠餐托起农村老人幸福夕阳红。

近年来,武清区着力打造了5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补齐生活圈业态短板,并力争到2026年在城区建成全域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张张幸福剪影,构成一幅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图景。武清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用心用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