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在天津人心目中,“闹元宵”是春节活动的最后高潮,那一定得闹出浓浓的“年味”来。旧时,天津人过灯节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历时3天,家家夜不闭户,门前张灯挂彩。夜晚,人们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街道两旁的各式彩灯上画着花鸟鱼虫、民间传说。其中悬挂“走马灯”的最为神气。这一天,民间各种花会也都上街表演,高跷、法鼓、狮子舞等与沿街灯盏交相辉映,为节日增添色彩。
吃元宵
既然是元宵节,不能不涉及吃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同名,显然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少人以为元宵就是汤圆,实际上这是两种食品,主要是做法不同:北方是“滚”元宵,先做好馅儿,把馅料切成小立方块,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江米粉,像滚雪球一样“滚”出元宵。南方是“包”汤圆,像包饺子一样用糯米粉活成的面团“包”出汤圆。
舅舅送灯
正月十五舅舅要送灯为外甥祈福。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现在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